在线捐赠
首页 她风采

@她创业计划丨 张单英:让家乡的土地长出金子

2021-12-24

张单英的家乡余江,地处赣东北,隶属于江西省鹰潭市,因境内有余水(信江)而得名。这里雨量充沛、四季分明,是个发展种植业的好地方。

2009年,舍弃在福建多年的打拼积累,刚踏上创新农业合作社回乡创业这条路时,有的人认为张单英“疯了”,做什么不能赚钱,干嘛要跑回来种田?那时候谁也想不到,仅仅几年后,张单英会把合作社做成了全国就业扶贫基地,而她的名字在江西更会成为高品质藏红花和优质大米的代名词。

返乡创业的张单英

今天的张单英还有更多身份,她是鹰潭市余江区富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,是杨溪乡江背村委会妇联主席,还是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“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”“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”“江西劳动模范”……在这一连串的荣誉背后,则是一位坚毅女性凭借多年努力,谱写出的一曲引领家乡百姓脱贫致富的巾帼乐章。

回首自己多年来的成就,张单英很感激妇联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爱心企业平安普惠。正是来自妇联的各项活动支持,以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@她创业计划——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的资金,一路陪伴和鼓励着她的不断前行,让珍贵的中草药材藏红花得以在江西扎根,让当地妇女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,让她的家乡得以重新焕发活力。

她是鹰潭市余江区富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,也是杨溪乡江背村妇联主席

所以,对张单英来说,妇联和妇基会从来都不只是“机构”,而是“娘家”。

“劳动挣钱,万万年!”

张单英小的时候,生活很艰苦。因为家庭变故,她被奶奶抚养长大。在没有油炒菜、没有米下锅的时候,奶奶会带着年仅12岁的她上山砍柴卖。“我每天上山砍两担柴,中午还要去瓦窑场卖柴,现在想起那时候的经历,真的是太苦了。我时常会想,假如有一天柴被我给砍光了,那日子该怎么过下去?我真的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。”张单英从小喜欢看书,上世纪90年代,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在《故事会》的一个专栏上看到福建需要大量的普工,于是决定要去福建闯荡一番。当时的愿望也很简单:补贴家用,改善一下奶奶的生活,最好还能盖个新房。

 张单英与对她产生深刻影响的奶奶

张单英的奶奶常和她说一句话:“劳动挣钱,万万年!”简简单单的七个字,凝聚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最朴实而伟大的精神,这种言传身教,也造就了张单英后来坚韧不拔的性格。经过多年打拼,她在福建办起了服装加工厂,也有了不少积蓄。

其实在最开始,张单英是没打算再回家乡的,家人希望她先在外闯出一番天地,有所成就后再将孩子接走抚养。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张单英和子女都是分离的状态。但,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却不能陪伴,父母、奶奶一天天老去自己却不能尽孝,这种成就的成本,实在太高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亲情的羁绊逐渐在她心中占了上风。“我奶奶常教导我说孩子的教育很重要,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”有过留守经历的她思来想去,还是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女再经历相同的童年,于是在2009年,思乡心切的她下决心回乡创业,同家人相聚。

张单英在稻田里

“当时我跟我丈夫说的话是,你给我5年时间。我在家乡一定要走出一条路来,当时也没想过走哪一条路,但是我总觉得我自己必须走一条路,不可能在家里后悔嘛!总是想做一些事情。”

初回乡时,村里的内生经济几乎停滞。大多数青壮年正如当年的张单英,选择外出打工补给家用。看着大片大片几近荒废的田地,张单英觉得十分可惜,一个想法随之出现在她的脑海里:“如果没人种,不如我种一个试试?”说干就干,在外经营多年,张单英早已练就出一副稳重而又果断的性格。很快,她以自己多年积蓄为基础,向周边村民流转了近千亩的土地,又叫上临近的一些种田大户,一起筹备起农业种植合作社。

合作社的水稻与藏红花轮作田有着极好的生态 会有鸟类前来觅食

创业雏形确实是有了,但瓶颈也随之很快出现:要是只靠水稻一种作物,收益不足以达到张单英的预期。毕竟,如果这样简单就能在村里致富,乡亲们也就不会都选择外出务工了。

那时候,每天从床上一睁眼,张单英都开始琢磨两件事:田地租金、劳动力工资。她流转的田地大都有较长的租期,少则十年、多则几十年,光是租金一项的成本就不低。至于说给大家发工资,要想直接发一年的份,还在起步阶段的她承受不起,要是先只发半年呢?又留不住人。“我是不得不创新。”张单英很坦诚,她是受局势所“迫”,必须得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再想出新的增收法子来。

“相信我,就让我试试吧!”

种田是半年辛苦半年闲,想突破瓶颈,就得在闲的那半年里做些文章。2012年前后,张单英在当地妇联组织一次培训中了解到了藏红花种植,得知藏红花可以利用闲置农田和房屋栽种,实现土地一年三季种植,还能对土壤结构进行改良。

合作社产品在展会上屡受关注

这是个好的切入点!张单英马上决定在余江引进和实验藏红花培育技术。然而,这个想法遭到了旁人,特别是家人的质疑。“家里人本来就认为种田是最没用的人干的事情,随便做什么都比种田好,投几十万种藏红花,那更是所有人都认为是百分百不可能成功的。他们觉得我为什么这么一根筋,为什么就不能去福建多开几个店面?”出于关心和疑虑,张单英身边的人都劝她不要冒险,再说,家中也并不愁吃穿,何必如此折腾,给自己增加额外负担呢?劝得急了,家人会说她“病得无可救药”“发烧烧坏了”。

张单英参加万众创新活动

但张单英是个要强的人,她不想浅尝辄止、早早“躺平”,她想做得更好、也可以做得更好。“我从小就被奶奶教育,人生就是要奋斗,要去拼搏。何况,我不想让孩子看着我在家无所事事!”“相信我,就让我试试吧!几年后店面不会比我的基地值钱!”为了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,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,张单英顶着压力,一遍遍劝说着家人。靠着这股子倔劲儿,最终她成功说服了大家,开始推进培育藏红花项目。

藏红花,入赣!

2013年对张单英来说是最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。这一年里她做了两件大事,一个是在3月正式注册和成立了余江县富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,另一个是在11月种下了第一朵藏红花。紧接着,放下过豪言壮语的张单英就开启了长达一年的“提心吊胆”生活。——别说余江,整个江西都没人种成过藏红花,张单英在省内自然也没有“前辈经验”能依靠,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这块实验田的成与败都要靠她自己摸索。

她开创了江西省内种植藏红花的先河

而培育藏红花的过程简直比养娃都让人愁心,种苗稍有不妥,张单英就得马不停蹄赶往外地取经,前前后后,光是去浙江求援就不下三次,各种辛苦,难以言表。所幸,天道酬勤。经过一个春秋的潜心钻研,2014年11月,张单英的藏红花绽放了,蓝紫色花朵所散发的阵阵药香不但为张单英带来了20余万元的获利,更填补了江西省在种植藏红花方面的空白,让藏红花从此有了“江西籍”。

这次“冒险”,张单英成功了。

有了循环金,扩大种植不是梦

试点成功了,下一步就得趁热打铁,扩大种植。张单英又犯了难:藏红花的采收时间要求严格,上午采收下午就必须风干,稍有拖延就会氧化,如果种植基地里没有配套足够的烘干、保温和储存场地,藏红花就没办法扩产。投入设施需要大笔资金,去哪里筹钱呢?就在这时候,张单英通过妇联和新闻媒体,看到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@她创业计划——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招标的消息。

妇女们在藏红花基地及来料加工基地工作

真是瞌睡时正好碰到枕头,在江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和鹰潭市妇联的指导下,张单英马上以“藏红花和水稻轮作种植项目”进行了资金申请并顺利通过审核。拿着申请到的100万元循环金,合作社顺利建设了足有1200平方米的保温和仓储空间,还修建了生产基地的进出道路,之前还令人头疼不已的藏红花风干和储存问题,很快就得到了解决。有了可以扩大种植基础的条件,意味着可以让更多村民受益,张单英的创业底气更足了。

如今合作社的发展已步入正轨。凭借着一季水稻、一季藏红花的稳定种植模式,以及精湛的种植技术,张单英解决了家乡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,带动200多名当地农民增收致富,其中实现致富的妇女达100人以上。仅2016年,她的合作社就为村民发放劳动报酬800万元,2018年,她又扶持当地118名农民科学种养,带动了59户贫困户脱贫。

2021年,合作社被评选为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

她创立的合作社也在2018年被评为省级“就业扶贫示范点”与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”,在2019年被评为“江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实践基地”,在2021年被评为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。

传承“她力量”

获得了这么多成果,一般人或许会考虑“退休享福”去了,但张单英没有这样做。她还能做得更好,也相信还能挖掘出藏红花更多的价值潜力。她至今仍然保持着对读书的喜爱。对唱歌、跳舞、打牌之类的活动,堪称一窍不通,但一听说能去哪个名校学习,就特别来精神。“古话说不进则退,我现在还一直努力的学习,总想着与时俱进。我愿意去多和有知识的人交流,向他们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。”

张单英最大的喜好就是看书

就在今年,在母亲创业循环金的助力下,张单英不光对藏红花进行了扩植,还与高校达成联盟,为农业创新引入更多年轻人才,共同创新腌制藏红花精油、药膏等周边产品,尝试推动传统种植进行高质量转型,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。不仅如此,已把藏红花培育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的张单英,甚至还能将藏红花作为盆栽进行培植。在今年12月刚刚举行的第三届江西“生态鄱阳湖·绿色农产品”博览会上,她所培植的藏红花种球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,不时有市民上前询问“这花卖不卖?”如果不是因为这是非卖展品,恐怕早已被抢购一空。

藏红花盆栽亮相博览会那天,展位负责人是一个戴着眼镜、文质彬彬的年轻姑娘,叫何晶晶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这个女孩不是别人,正是张单英的女儿。当年,张单英就是为了多陪伴她和儿子,才选择了回乡。岁月流转,如今,昔日可爱的小女儿已成为张单英的得力助手。

藏红花大丰收,张单英和家人们脸上满是笑容

在奶奶的教导下长大,成为家乡致富的引路者,再培养出能够延承母业的儿女……我们在张单英身上能够看到的,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创业故事,更是中国妇女“她力量”的薪火相传、生生不息。

文章来源于金蜜蜂 

作者文|朱琳

@她创业计划公众号
爱心捐赠
腾讯公益
微信捐赠
支付宝
支付宝捐赠